十一期间,在景区实行限流的情况下,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共计1857.03万元,名列四川省第二,峨眉山景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而作为峨眉山强有力的旅游增长点,大型文旅项目--《只有峨眉山》在剧场每场最大容客量1400人的前提下,黄金周内接待游客过万人,场场爆满,气氛十分火爆。这对于9月25日刚刚面向群众公演的《只有峨眉山》来说,可谓成绩斐然。
而在旅游演艺行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内容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下,《只有峨眉山》凭什么在一众文旅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一期间的文旅爆款?
或许自创造这部作品的王潮歌导演所说的“抄袭自己也是耍流氓”中便可知晓一二。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从中国第一个实景演出开始,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等一系列作品不仅受到广大国人的欢迎,更在文旅演艺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只有峨眉山》作为王潮歌导演只有系列的开篇之作,更是王潮歌导演不抄袭自己的一大力证。
行进式观演,开创观剧新模式
《只有峨眉山》由云之上情境体验剧场、“云之中”园林剧场、“云之下”实景村落剧场组成,以现代艺术化形式将四川当地的风土人情搬上舞台,构造出一座奇妙梦幻的戏剧幻城,使观演者行走其中仿佛进入一个时空颠倒的世界,新颖的表现形式自然吸引了不少看客。
除此之外,《只有峨眉山》创新使用了从室内到室外的行进式观演模式,使“剧场演出”和“实景演出”不再有明显的边界,打破旅游演艺中传统的局限于室内演出和静态观演的模式,不仅刷新观看者对戏剧的认知,更为文旅演艺提供了新的突破点--剧场建造与周边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观演者在戏剧观赏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欣赏到峨眉山的绮丽风景,将旅游景区的特色本身置于偌大的剧场中,用戏剧形式为当地旅游产品增加观赏乐趣,边游览边看剧,使游客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探索文旅演绎新方向
《只有峨眉山》拥有占地117亩的超大型剧场群。其中,工作人员以大量的白色砾石和缥缈的“雾气森林”创造出了人间仙境——云之中剧场,让到峨眉山的游客未登上金顶,便见了一次“云海”,剧场将云海活化,游客不仅可以观看,更能近距离接触,行走其间,深度体验云海仙境的魅力。伫立在云海中的,是以几十万片当地的普通瓦片构建出一座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型室内剧场--云之上,自当地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创造性的利用当地瓦片元素搭建剧场外形,将现代化的剧场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于一体,所见之处是剧也是景。
云之上剧场内则是另一番景象:乌镇、古北水镇的灯光设计师王昊与中央台、北京台的元旦晚会的灯光设计师王宇钢联手打造的极致灯光,奥运会形象片、央视奥运频道包装等作曲者张逸马哼出的空灵悠然的曲调......多位大师倾力打造的舞美,配合多种尖端科技的运用营造出极致的观演效果,呈现出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而烟雨朦胧中的油纸伞,别具特色的古代宫廷装束,透过日光的木格窗等众多国风元素的利用,则赋予了《只有峨眉山》特有的“中国味”。
因着利用当地旧村落改造出的旧村遗址艺术化利用区--云之下剧场演绎的剧目繁多,《只有峨眉山》成为一部6次才能看完的剧。走进其中的人们根据个人选择的线路,每次最多只能看三个故事,想看完全部则需要6次。这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所在,同行的两人若选择不同的路线会看到不同的故事,获得不同的体验,类似“盲盒”的概念,你只能选择想要的,但不知道会看到什么。由此产生的差异化体验,实在无法不让人产生一种想一来再来的冲动。
除去视觉听觉带来的感官享受,《只有峨眉山》最有吸引力的,该是无可比拟的精神享受。当下,几乎所有的文旅演艺都在讲故事,单向的,传递性的告知观看者想表达什么,但《只有峨眉山》不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所有进到这里面的人都是故事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观看者也是故事中的人,他们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这里的故事不是演员演出来的,是看客行走其中,和这个剧场,这个舞台,这些演员一起来完成的故事,这样看客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传递式的体验,而是一种深入参与的,带有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有思考的融入式体验。这样一来,当《只有峨眉山》从当地的风土人情取材进行戏剧创作,故事以当地的背夫父子的对话,跳崖姑娘与山上老奶奶的对话等小切口切入,观看者便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其中的地方特色,感知传承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大爱等中式哲学,从而弘扬。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只有峨眉山》在文旅演艺行业中探索出了一条促使文化与旅游更深层次结合的新道路。
引发广泛情感共鸣
《只有峨眉山》深入挖掘旅游景点当地的独特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包装和再创作,建立广阔的情感共鸣基础,形成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突破文旅产品中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困局,创造性的打造了峨眉山专属文化IP。作为乐山市“月光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峨眉山》的产业价值自然十分巨大,它使更多人认识中国峨眉山,尽情展现名山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缔造出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