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扮靓“宁夏大景区”

    发布时间:2019/11/22 13:32:31 来源:经济日报

          大漠孤烟,黄河落日,雄浑贺兰,烟雨六盘。近年来,宁夏日益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胜地。“宁夏在发展旅游时,围绕生态保护这一重点,发挥集聚效应,拓展空间,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框架下谋划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军这样解释宁夏的旅游产业规划。

          多元维度聚效应

          “宁夏享有‘中国景观的微缩盆景’之美誉。”刘军说,这里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汇集了大山、大河、大草原、大沙漠、大湖泊,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尽管宁夏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旅游资源的富集与发达省份相比毫不逊色。比如沙湖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有烟波浩渺的湖水,金黄如画的沙漠,还有婀娜多姿的芦苇。春季踏青观鸟,夏季沙水冲浪,秋季渔歌唱晚,冬季冰雪运动……可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是景。“然而现代旅游的发展空间不仅限于名山秀水,它内涵外延已扩展成为大产业、大民生和大展示。”刘军说,大产业,旅游产业渗透经济的方方面面,有专家测算,地方经济GDP每增长1元,旅游收入将增长4.3元;大民生,旅游是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其辐射面广,受益人多;大展示,来宁夏旅游,游客在领略景点景区风光的同时,这些景点景区也成为展示宁夏的平台。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业态,宁夏发展旅游立足多元维度集聚效应。

          做好“圆心”维度,整合资源是前提。拥有8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风景名胜区、3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资源堪称宁夏旅游业发展最丰富、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元素。为了深入挖掘宁夏特色文化和稀缺旅游资源,近几年宁夏针对不断升温的大众文化旅游需求,推出沙漠亲子游、民俗文化游、美食养生游、避暑研学游、考古探秘游等特色化、主题化和精准化的旅游产品。

          做大“半径”维度,协同发展是关键。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价值提升,使之产生1+1>2的效应。宁夏着力推进“互联网+旅游”等“五个+”项目,一方面针对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发展趋势,推动剧场、演艺、动漫、非遗、艺术品、会展等产业融入文化体验旅游;另一方面推出长城徒步游、夜观星海、葡萄酒品鉴、沙漠穿越、低空飞行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同时力推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等新业态的发展。

          做足“周长”维度,统筹建设是保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融合势在必行。近几年宁夏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的需要,加大统筹,不断加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更优的服务内容。比如赋予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更多的旅游接待功能,多层次地满足旅游体验文化的需要,不断提升宁夏文化和旅游的品质。

          生态是最大的资源

          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广袤苍劲的壮美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精神文化气质。宁夏人曾为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而骄傲。

    然而,前几年由于宁夏旅游业管理粗放、业态无序、乱象丛生,有的景区被关了,有的景点被撤了。为了绿水青山,必须暂时放弃所谓的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才会有永远的金山银山。

          “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被动消化到主动应战。几年下来,我们领悟到什么是旅游产业的新机遇,生态是最大的资源。”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仁汉说。

          宁夏大生态理念下的现代旅游业是什么样子?张仁汉举了3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塞上江南的宁夏,2016年环保督察令人震惊,即空气优良天数在全国位列倒数,黄河Ⅱ类水进Ⅲ类水出,贺兰山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为重现蓝天、碧水和青山,宁夏打响生态保卫战。立机制、治污染、抓修复、强保护。治煤、治车、治企、治尘、秸秆禁烧……一记记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如今,黄河银川段水质实现Ⅱ类进Ⅱ类出;贺兰山满目葱郁。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近两年,宁夏接待游客人次和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

          第二个例子,守住沙坡头的“金”字招牌。前些年,宁夏沙坡头这个国家5A级景区旅游不断升温,游客络绎不绝。国家实施环保整治,由于沙坡头北区(沙漠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自然保护区内,2017年11月11日被宣布停业整改。

          中卫市委、市政府将环保整治化为机遇,高标准重新规划建设。首先是环保治理倒逼沙坡头旅游格局变大了。根据游客不断增长的新需求,2017年底重新规划,跳出腾格里沙漠自然保护区2公里,先后建设了沙漠观览区、游乐项目区、星级酒店服务区三大现代沙漠旅游区块,打造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的全新模式;其次是沙坡头旅游线路更规范了。将原来从东门进(黄河区)再从东门出的“走回头路”的旅游路线,改为目前从东门进、游客游完黄河区经涵洞到北沙漠区、经星空之门到旅游新镇这条“闭环”式旅游线路;第三是整治了沙坡头周边的旅游环境。过去景区周边个体摊贩支起棚子就能做生意,小餐饮、小(旅游)商品、小旅馆等杂乱无章。通过整治,游客吃、住、行全部实施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第三个例子,一个属于星星的故乡。张仁汉说,在今天看来,绿色发展、遥望星空更多展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哪里才是星星的故乡?哪里才能仰望最美的星空?许多游客、网友给出的答案是宁夏。

          宁夏无论从经纬度、海拔条件、空气质量与气候环境,都为观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宁夏是全时段观星最佳区位,一年365天不分春夏秋冬,在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长城内外、黄河两岸,都能仰望星空,所以人们形象地将宁夏称为“星星的故乡”。如今,宁夏的“星空游”已成为时尚的新兴旅游业态。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宁夏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有多大?“如果说宁夏旅游前景无限,我们必须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框架下谋划发展。”刘军说。

          精准定位,全域旅游蓝图目标清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用三句诗词向世界推介宁夏:如果不到银川、吴忠、石嘴山,体验不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风情;不到沙坡头,就体会不到唐代大诗人王维描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如果不上六盘山,就体会不到毛泽东同志所书“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

          精心谋划,以消费链打造景观链、服务链。针对旅游目标群体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宁夏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将集中培育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湖南等与宁夏旅游资源差异性较大的客源市场,推出沙漠亲子游、民俗文化游、美食养生游、避暑研学游、考古探秘游等特定旅游群体的主题化、精准化旅游产品,尤其要把银川都市圈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从贺兰山下到黄河岸边,把线路串起来、景区融起来。

          精品制作,打造心灵的港湾。宁夏谋划打造“四季皆宜旅游”的一个康养福地,一个给心灵放假的地方。宁夏海拔不高不低,没有酷暑没有严寒,土壤几乎是零污染,塞上江南瓜果飘香且有机绿色,尤其宁夏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特色理疗等很有功效,是难觅的康养福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和文化厅厅长宋建刚说,积极做好渠道融合、内容融合、形式融合、效益融合,创新创意,多方发力,为宁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给力”和“赋能”,形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客户服务|集团网群
    Copyright©太阳集团tcy8722技术支持:鲁网网站备案:鲁ICP备09023214号-2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