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抓好“农头”培育发展工程,带动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中国茶业百强县、首批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诸多“国字号”荣誉,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婺源之路”。
“农业+旅游”,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婺源发挥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县为国家3A景区的优势,把全域作为一个休闲农业大观园进行精心打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婺源三产比例为9.0:31.9:59.1,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格局倍加凸显。
“一朵花”争奇斗艳。全县打造了12万亩油菜花海,全球首例反季节油菜种植取得成功。今年赏花高峰期接待游客520.6万人次、综合收入42.7亿元,赏花客接待量位居“中国四大花海”之首。“油菜花经济”一枝独秀,带动了农家乐、民宿、写生、摄影、影视等产业发展,全县成了“天然影视城”,是《花海情缘》《村官正年轻》《穿越火线》等诸多影视剧的拍摄地。除了做大“油菜花经济”,婺源发展了皇菊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形成了“春赏油菜、秋观皇菊”的喜人局面。
“一片叶”香飘世界。婺源以茶园采制体验、山野游览健身、登山观光眺望为主题,规划建设生态茶园观光休闲旅游区,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斗茶及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茶园农家乐等,丰富现代农业内涵,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目前,婺源发展茶园面积19.2万亩,婺源绿茶品牌价值达20.63亿元;婺源有机绿茶连续20余年占据出口欧盟市场“半壁江山”,茶产业实现系列年产值逾37亿元。
“一块田”生机盎然。婺源坚持把农田打造成风景,让农耕文明成为旅游文化,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市级2个,完成20个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了松风翠现代农业休闲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体验项目。同时,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一个“接二连三”的婺源绿茶产业园(国家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园),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生态”,打造乡村振兴“普惠民生”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婺源着眼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县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国家二类水标准,负氧离子浓度达7-13万个/cm3,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不遗余力护好青山,率先在全国创建193个自然保护小区,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工程,全面落实“林长制”,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64%,森林旅游面积达96700公顷,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婺源长期禁伐天然阔叶林列入江西省生态文明地方特色改革案例;不折不扣治好绿水,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山塘水库承包养殖管理整治,实行“人放天养”,严格限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呵护“一河清水”;不辱使命守好净土,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执行禽畜养殖“三区”规划,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开展“环保360”行动,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
截至目前,婺源成功创建国家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同时,把秀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了严田、漳村、金竹、马家、上梅洲、石门等高品质示范村点30个和秀美乡村建设点800多个,建成了一个个“零门票”景观村,处处精美呈现“美丽乡村”。其中,篁岭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瑶湾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马家村成为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农民+文明”,打造乡村振兴“铸魂工程”
婺源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采取群众认可的约束性措施,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实现乡风文明。
通过文化来传承。通过创新开展“微家训”工作,挖掘传承优秀家风家训文化,涵养了淳朴民风,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并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同时,开展朱子文化“六进”工程,加快村史馆建设等,让每一堂朱子课、每一个村史馆、每一栋古建筑都成为“活教材”。
通过榜样来引导。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清洁户”“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引导群众,让“最美婺源人”丰富“最美乡村”内涵。其中,开展了两届“最美婺源人”评选表彰活动,并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本土美德人物故事进行梳理,精心挑选百名“最美婺源人”事迹汇编《美德婺源》,让好人好事广为流传。
通过制度来规范。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管理、扬善惩戒等管理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农家乐和民宿失信黑名单制度等,实现了“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不让一位游客在婺源受委屈。婺源连续十几年开展的“文明信用农户”评比活动,得到中央文明委高度肯定。
“人才是第一资源。”婺源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争当产业发展领头雁、脱贫攻坚领路人。2018年,婺源实现10个贫困村“摘帽”和1850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村村过5万”,达到了发展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