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13:00—18:00
“文旅新消费,与危机同行”全国国有文旅企业公益直播峰会重磅来袭!
疫情对文旅行业造成“重创”,作为复工复产的领头羊,不少国有文旅企业已经率先行动起来。如何才能冲出重围、另辟蹊径?如何才能应对行业洗牌,转危为安?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 王水法
“期待更多文旅企业‘国家队发声’。文旅行业‘疫’后振兴,国有文旅企业应该发挥责任担当和示范引领作用。”
行业恢复元气
要比17年前“非典”时更难
这次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损失与影响,是全面而沉重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损失尤为惨重。王水法说,从市场特性看,春节期间本来是需求最旺的黄金消费期,结果订单退改率超80%。从行业特点看,文旅产业是一个“靠人气带动财气”的行业,有人戏称旅游业是一种“折腾经济”。疫情发生后,人都宅在家里,自然就折腾不起来了。而文旅产业的苏醒与重启更为缓慢。
随着旅游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行业渗透力和关联度的不断强化,行业恢复元气要比17年前的非典疫后重启更为复杂。非典时期,我国的旅游基本上是以旅行社“导流”为主的观光游,形态和产业链比较单一。但经过十七年的发展,除了观光游之外,度假游、休闲游、商务游、研学游、养老游、健身游等,共同构成了现代旅游综合体系,若牵一发,必动全身,恢复起来,过程较缓。而实际上84.9%的企业账上的资金余额只能维持三个月。文旅企业生存遭遇严重危机。
重创之后重塑
需要国企引领带头
在经历一场“重创”之后,必然会有一个“重塑”的过程。王水法认为,疫后产业复兴会导致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像17年前的“非典”成就了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一样,作为幸福美丽产业的文旅行业,疫情后也必然会受到资本的青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不是每一片“草地”,都能够及时“复绿”,关键要看企业家这些“园丁”是否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应对。
王水法说,国有企业天生有着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因为国企的原始资本与公共财政有着血缘关系,这就有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公益性,而且国企大都为实力雄厚规模大的“航空母舰”,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
他认为,疫情之后,游客的旅行方式将从传统的跟团游,进一步向自驾游、定制游转变,短期内会是举家游、亲子游、情侣游、就近游的爆发期。因疫情而长时间“宅”家,总有一种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冲动。而这种“打开之结、放飞心情”的冲动,正是旅游重启与振兴的市场动能。要根据这些新趋势,对旅游产品进行“量身定制”式的创新提质,用多元化的供给来满足差异性的需求。比如,浙旅集团在不少企业还处于“冬眠”状态时,率先打出“春雷行动”组合拳一样,从C端思维出发,以恵医恵民恵企的义举,捷足先登地为市场振兴埋下伏笔,为疫情期间苦撑的旅游业带来新的转机与希望。
打通关键瓶颈
帮助他人同时壮大自身
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王水法判断这是未来文旅行业的整体趋势,问题的关键是,要以高人一筹的眼光、先人一步的胆识、快人一拍的节奏,去抢抓先机,寻找商机,培育生机。
王水法认为,利用国有企业的资金资本和政策优势,近期可以把资金投向那些能够打通关键环节与瓶颈的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项目。这些都将为未来行业发展,包括国有文旅企业自身发展加油添彩。
疫情突然袭来,部分中小企业生存维艰,对资本雄厚的国有企业来说,将迎来一个“低成本扩张”的极好机遇。不少中小企业本身产品新颖、机制灵活,只是遭遇了资金危机,此时出手相援,完全可以实现“助人利己”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整体并购或资金与技术的嫁接改造,激活中小企业的生命力,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