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为更好地在新时期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文化力量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我们必须深耕文化土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实践证明,建立健全机制是文化土壤“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意识形态渗透依然威胁着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固本”和“开源”相结合的途径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才能坚定文化自信,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成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健全文化权益保障机制 为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固本”
“固本”即是回答“把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方向”问题。要确保文化创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坚持以体系建设为目标,不断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首先要研究并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要打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环节间的渠道,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建构文化类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并发挥其宣传、组织、输送、整合作用,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产品与文化呈现载体紧密结合起来,促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充分融通,释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魅力。要强化媒介文化平台建设,着力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各司其职的文化类融合媒体矩阵,赋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产品更为丰富的表达模式和更具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推动经过扬弃的“旧文化”与反映时代的“新文化”高度融合,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其次要研究并完善人民群众文化审美心理的反馈研判机制。要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人民群众文化审美活动进行大规模、持续性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工作,不间断地掌握文化产品对受众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系统化影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寻恰当合理、高质高效的受众接受模式。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反映出的人民群众文化审美心理展开研判,深入分析并总结文化产品审美活动与文化心理的塑造与重构间的复杂关联,以科学的规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送进人民群众心坎里”。
坚持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首先要研究并完善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强化文化惠民工程普惠实效机制。要发挥“共享经济”模式的突出优势,推动城乡文化资源融通共享以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为城、乡配置符合其文化特征及文化发展水平的文化资源,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抵达”城乡人民群众身边。要注重对“原生态”文化形态的开发和利用,使文化惠民工程根植于民族性、区域性、群体性文化基础,“接地气”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多元、持续开展,优化其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际效果。其次要研究并完善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创新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选择性地创办文化节日、文化竞赛、文化展演、文化沙龙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活动和系列活动,培养文化习惯和文化氛围,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要充分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从政策、资金、信息等多维度引导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标准化、流程化,丰富文化模式与文化途径,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好“配套”。
健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机制 为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开源”
“开源”即是回答“探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方法”问题。要鼓励文化创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企业履责制度,完善融合发展体制,不断健全社会经济效益统一机制。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就是要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要充分总结古今中外文化经济政策的优劣得失,基于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制定具有前瞻性、灵活性、普适性的文化经济政策以促进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杨柳青镇就是得益于文化经济政策而展现出强大文化魅力的典型代表。有着近800年历史的杨柳青镇,改革开放后在各项文化经济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不仅完整恢复保存了“石家大院”“明清街”在内的大量历史遗存并通过“修旧如旧”的规划改造重现了明清时期古镇的繁荣景象,更深度挖掘了“杨柳青年画”在内的大量民俗文化遗存。在此基础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辅以日益完善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使杨柳青镇于2018年5月入选“最美特色小镇”50强。因此,要基于详尽调研及精准分析有的放矢地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和文化市场改革力度,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具有强烈价值凝练属性的文化形态及其附属亚文化形态得以借助文化经济政策实现“活的传承”,在当今时代主流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企业履责制度,就是要完善以社会责任感为原则的企业履责制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向文化企业阐明其社会责任所在,在唤醒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使文化企业形成什么是其社会责任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广泛共识。“十二五”期间建成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就是企业履责制度逐步完善成果的典型代表。“信用信息数据库”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部署》等相关文件及“十二五”规划要求,不仅实现了对全国各级、各区域54个职能部门企业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更吸纳了来自社团、媒体、金融、消费者等不同角度的评价信息。在此基础上,合法注册的企业依法建立起信用档案并匹配了与法人执照对应的信用编码和信用网址,使得“信用信息数据库”成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要针对文化企业逐步建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奖励制度以及不担当社会责任的惩戒制度,将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关联起来,使文化企业自觉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完善融合发展体制,就是要完善以文旅交融性为范式的融合发展体制。要通过跨学科视角对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展开深入研究并绘制全面、动态的“文化旅游图谱”,系统地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沿革、文化意涵、开发状况、旅游攻略等核心信息进行动态记录和表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就是融合发展体制在媒介实践领域的典型代表。《国家宝藏》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等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打造,不仅立足于使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更以地理区域为索引通过对典型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出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了“跨界融合”,使得《国家宝藏》成为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时代距离的有益尝试。因此,要以文化根基规划发展新时代旅游产业并为旅游产业量身打造具有个性化魅力的文化表达,让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借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使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策并举地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文化土壤“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固本”和“开源”相结合,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新时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不竭动力和有力保障。
(作者: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资助 王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