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宫直播引发广泛关注,4.3亿的网络浏览量和1.9亿的播放量,在激发公众对故宫热切关注的同时,也让故宫成为“云旅游”的最佳实践者。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众多城市和1000多家景区、博物馆开展了线上旅游活动,“云旅游”这一线上游览形式走入公众视野。
以“云旅游”为代表的数字文旅产业的兴起,推动了文旅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同时,“云旅游”受众广、时空不受限,传播更为便捷,大众足不出户、不花分毫即可饱览文物、美景,真正实现资源全民共享。“云旅游”可以激发游客对文旅景区的探究欲,保持景区的高关注度,进而推动游客由线上到线下的转变。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5G、AR、VR、AI等技术进一步普及应用,“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对其未来发展,笔者有四点建议:
一是以科技提升“云旅游”体验。“云旅游”是科技与旅游融合创新的结果,借助科技手段,让远在天边、藏在深闺的美景、文物等为更多人所共享,使旅游的社会效应得到更大发挥。从目前已有的各类“云旅游”产品看,在沉浸感、代入性、方便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推动“云旅游”进一步发展,应加大对AR、VR、AI、大数据等技术在文旅景区的深度应用。在场景塑造方面,提升“云旅游”的浸入感,可让游客有真正身临其境的感受,提升游客体验;在页面和内容友好方面,导向设计和主要节点介绍应按照参观者的心理进行优化和完善。导向设计应更易于操作,使游客可以按自己期待的方向行进;节点介绍可以采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增强内容展示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二是以文化提升“云旅游”吸引力。相较于线下旅游,游客在“云旅游”时,可以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对风景、文物及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有更深入的认知。在自然、文化景区的背后,文化故事、文化元素等更能吸引人,让人对美景、文物印象深刻,进而回味,产生共情。未来“云旅游”的发展,需要景区、博物馆等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更多地发掘景点、文物背后的文化,将故事、资料、贴士、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融入“云旅游”场景,让大众通过“云旅游”,更深刻地体验文化的魅力。正如故宫直播之所以引发全社会关注,因其一树、一木、一石、一画皆有故事,故宫背后的历史刻印和文化底蕴,是让大众产生共鸣的关键。
三是以内容提升“云旅游”品质。“云旅游”作为非实地游览形式,其吸引力也受传输内容的影响,内容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云旅游”展示的内容应选择最能吸引大众眼球,易产生共鸣的景物、文物和节点,并做好与之相关的资料、知识和文化准备,精心设计讲解词、介绍内容、展示形式、展示维度以及时间、线路等,从而为大众提供最有品质的“云旅游”产品。故宫直播三条线路、三个时间点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时间点故宫风景的差异,以及不同线路所形成的主题差异,内容更突出了典故、历史、细节和文化元素等,因而能让观者更有获得感。
四是以模式放大“云旅游”效果。“云旅游”的发展,在增强旅游景区、博物馆、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游客黏性的同时,通过“云旅游+带货”模式,可以进一步放大“云旅游”的带动效应。各景区、博物馆和旅游目的地应以“云旅游”集聚流量,以内容激发人们旅游或购买欲望,进而以折扣、福利等多种形式销售相关的门票、交通券、旅游线路、周边产品等,并由此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梁建章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直播卖货,吸引61万人次观看,酒店销售额超千万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通过直播,宣传景区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同时销售织锦、葛根粉等地方特产。以“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是“云旅游”值得探索的方向。
“云旅游”的出现是技术、消费需求和应对疫情共同推动的结果。从科技、文化、内容、模式四方面不断创新,提升游客的体验,拓展“云旅游”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旅游业态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作者为特约评论员 吴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