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全球性等特征,对全球旅游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3月份,世界旅游联盟向全球连续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景气调查报告,以量化的景气指数反映市场对整体业绩表现的期望值。景气指数范围在-150至+150之间。其中“-150”表示市场对预期业绩表现非常悲观,“0”表示业绩预期持中立态度,“+150”则表示市场的预期值十分乐观。这些景气指数,通过问卷调查,行业访谈,模型量化,分析和比较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可以为研判上半年我国旅游业复苏情况提供参考。
报告数据指出,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市场景气指数为-121、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127、出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117,均呈断崖式下滑。而2019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25、2和7,较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分别暴跌146点、129点和124,达历史最低。有78%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国内旅游、入境旅游造成的影响将较2003年非典更为严重,75%受访者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出境旅游造成的影响将较2003年非典更为严重;超过一半(52%)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影响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市场的时长为4-6个月,47%受访者认为疫情影响入境旅游市场的时长为4-6个月。
景气指数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旅游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上半年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旅游从业者还是游客对行业保持信心,对行业的复苏和发展至关重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国内旅游游客达60.1亿人次,收入达5.7万亿人民币;出境旅游1.69亿人次;入境游客1.45亿人次(其中外国人入境人数3188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13亿美元。国内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在这波疫情中的复苏情况如何,很大程度决定了我国旅游业的复苏程度如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旅游业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尽快复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居家抗“疫”数十天的人们渴望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旅游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据媒体报道清明假期一些知名景区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客流量,甚至爆满限流。虽然由于各省疫情管控措施存在差异,有关部门建议暂时不宜开展省际之间旅游业务,但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处于逐步复苏的阶段。即便短期内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但随着疫情防控水平的不断提升,省际间旅游业务恢复也只是时间问题。
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复苏还具备两个优势条件:一是今年的“五一”假期由于休假时间调整等原因,形成了5天长假。旅游业普遍期盼五一假期成为疫情之后复苏的第一个旅游高峰;二是各类扶持措施对旅游市场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文旅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并针对优化市场供给、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各省、市、自治区也结合地方实际纷纷出台了政策和措施指导文旅企业用好政策共渡难关,甚至有多个省份推行2.5天休息制度以刺激消费。这一切为旅游行业备战市场增强了信心。
与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复苏相比,上半年乃至全年出入境旅游市场形式较为严峻。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扩大,境外输入型新冠肺炎成为我国管控的重点,可以判断,近期入境旅游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假如疫情不出现反复,预计半年后国内旅游将较快复苏,但因为世界上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大部分出现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半年后出境旅游仍然难以较快复苏。对中国游客来说,出境旅游受到的影响周期明显会比国内旅游受到的影响周期更长,这也将一定程度刺激国内旅游复苏。
除了对行业保持信心外,旅游企业、旅游者和旅游相关产业在面对疫情下的旅游市场时,还应清醒认识到,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其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还未到轻言胜利之时,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在警惕之余,也要高度重视疫后的自救复苏。首先,要树立旅游业的危机观,充分认识到危机与旅游业相伴相随,强化“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其次,要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应对各种挑战;第三,要增强旅游业“免疫力”,优化产业模式和运营,适应疫情后旅游消费需求新变化;第四,要加强相关利益者的合作,互信互助互动互惠;第五,要加强旅游业危机的科学研究,重点解决不同类型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危害,提高全行业危机事件处理和应对的能力。(作者:王昆欣 世界旅游联盟副秘书长、人民文旅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