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笔者认为,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消费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释放了更好发挥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强烈信号,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恢复和扩大旅游消费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恢复和扩大旅游消费要有信心。信心是推动旅游消费的强大动力。会议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在旅游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因疫情而改变,这是恢复旅游消费最大的信心来源。清明假期,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家庭出游、都市休闲游和周边游复苏明显,新疆、青海、云南、安徽等地游客量已恢复到2019年清明假期的五成以上,这反映出群众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和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旅游消费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恢复和扩大旅游消费要有耐心。耐心是实现旅游消费高质量恢复和有效扩大的重要保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这就要求各地文旅部门及企业对旅游消费的恢复“急不得”“乱不得”,要有更多耐心,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落实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及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印发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确保旅游消费安全有序恢复。同样在清明假期,四川省纳入统计的565个旅游景区通过采取实施限流、预约、实名登记、分时段、间隔入园等措施,实现接待游客313.44万人次、门票收入2188.37万元,并未出现游客大量聚集情况。这充分说明做好疫情防控与恢复旅游消费并不矛盾,只要措施细致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避免游客扎堆、确保旅游安全。此外,清明假期国内游客高达88.8的满意度指数,也说明游客对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恢复和扩大旅游消费要有恒心。会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当前,实行门票优惠、发放消费卡(券)、推行周末弹性作息、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等,都是加快恢复和扩大旅游消费、释放受疫情影响压抑的旅游消费潜力的有力措施。然而,恢复和扩大旅游消费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关键是要把对冲疫情影响与持续深化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要持续不断地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方式、市场的办法,加强对现行假日制度、行业监管、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更好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要认真分析疫情催生并推动的新产业新业态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积极应对疫情对居民旅游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消费对象等的影响和改变;要及时把消费端的变化和诉求传递给供给端,引导旅游投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等作出相应调整,进一步释放居民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消费规模与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