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重磅系列报道: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发展

    发布时间:2020/4/26 9:53:31 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论坛)

    ——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发展①

    任 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8日   04 版)

    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从数据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综合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总体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考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由于疫情严峻挑战,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应当看到,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这样的发展局面极为不易。

    看经济发展,既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变化趋势。疫情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经济社会发展按下“重启键”,一些被压抑的经济活动正在释放,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3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比1—2月份大幅收窄了12.4个百分点;从41个行业来看,90%的行业当月增加值都比1—2月份加快。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3月份这种改善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二季度会明显好于一季度,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可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经济改善的势头会更加强劲。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偶然事件的冲击,可能出现短期的波动,但决定长期发展的还是经济基本面。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这样的偶然事件,而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我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足的基本特点不会因此而改变。从要素支撑来看,产业基础比较好,配套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比较充裕,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这些都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同时,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将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这正是我们稳定预期、保持信心的底气所在。

    其实还要看到,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一系列深层变化正在汇聚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还在、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在,生产体系的完备性本身就彰显出独特的优势。从需求侧来看,前期压抑的一些消费行为后阶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补,线上新型消费方兴未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从经济结构来看,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以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为代表的线上经济表现活跃,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政策托举来看,中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在前期一系列政策基础上,将相机推出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既有基本面作为压舱石,又有各种积极因素叠加助力,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化危为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的冲击,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资源潜力巨大、内生动力充足、发展活力强劲的特征,具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这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以积极作为应对不确定性(人民论坛)

    ——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发展②

    任 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2日   04 版)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同时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相继出台、接连落地,及时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让中小微企业轻装前行;多次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先后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化解燃眉之急……面对疫情冲击,我们使出一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组合拳”。在宏观政策保驾护航下,复工复产蹄疾步稳,实体经济复苏回暖,充分印证了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面对困难挑战,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积极作为应对不确定性。

    我们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我国具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公共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在合理区间,银行部门准备金率较高,宏观政策“工具箱”里工具充足、空间充分。下一步,在加快前期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的基础上,我们还可采取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措施,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做到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只要把握好宏观政策的节奏和力度,我们就能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

    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场风云突变,使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我们正可以此为契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外部环境调整,也给我们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带来新机遇。如果说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可直接有效地平抑市场波动、为经济运行托底,那么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则将助力中国经济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

    闯关夺隘勇向前,我们还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当前,复工复产正提速扩面,同时一些企业还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国未发生大规模裁员,同时一些行业的市场岗位需求有所收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凡此,我们要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抓紧解决困难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要求落到实处。

    历经严峻考验,中国经济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这次也不会例外。前所未有的冲击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只要我们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善于捕捉创造机遇,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完全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善于化危为机 捕捉创造机遇(人民论坛)

    ——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发展③

    任 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3日   04 版)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个现象: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行业经营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在线问诊、远程医疗成为需求爆发点,在线教育、数字娱乐发展空间广阔,智能物流机器人、城市漫步测温机器人大显身手,新的增长点正在悄然生长。这正说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看结构,产业升级持续发展,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看增量,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等与抗疫相关行业投资保持增长,重点防疫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看势头,“宅经济”如火如荼,直播带货助力销售回暖,在疫情防控中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正在释放,一季度社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我们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突如其来的疫情,还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蓄积了新的动能、释放着新的活力。

    古人讲:“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次疫情,既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既暴露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短板,也为我们破除瓶颈、补齐短板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扩张。我们完全可以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过程中,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让优势产业扩大优势。另一方面,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也暴露出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投入不足等问题。短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潜力。我们完全可以加快堵漏洞、强弱项,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为发展打开新空间。

    化危为机,不会自动实现,而是需要我们付出加倍努力。人们常说:“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具有敏锐的嗅觉、宽广的视野、独到的眼光,才能察觉新的机遇;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才能抓住新的机遇。“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对危机最好的应对,就是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方能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飞跃。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到近年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发展之路从无坦途,但只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风雨过后,中国经济将会更加茁壮,也必将拓展出新的天地。


    激发国内市场强大活力潜力(人民论坛)

    ——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发展④

    任 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4日   04 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季度经济运行有较大波动,但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要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牛鼻子”,把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激发国内市场强大的活力、潜力和创造力。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应对下行风险的关键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只有坚持底线思维,释放内生动力,激活发展潜能,我们才能通过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强劲反弹。一方面,国际经贸活动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短期难以修复,外向型企业需要“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尚未充分激发。在扩大内需方面,既要努力增加有效投资,也要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达产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深挖国内市场潜力,我们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世界经济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带动作用。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事关补短板、强弱项,事关稳增长、保就业,事关新产业、新业态的生长,事关经济发展全局。要看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还不够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还不够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投入不足。扩大有效投资,就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唯有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切实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熨平经济波动。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还要顺应升级趋势扩大消费。总体上看,我国消费市场增长速度较快、持续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受到疫情影响后必然会回补、反弹。使消费回补和扩大增量有机结合,重点在顺势而为,把被抑制、被冻结的各类需求释放出来,把疫情期间催生壮大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让实物和服务消费在回补中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扩大内需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基本生活困难,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强化减负、稳岗、扩就业,及时启动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积极消费才有基础,扩大消费才有保障,升级消费才有能力,进而激活最终需求的一池春水。

    扩大内需,说到底就是要练好内功、赢得发展主动。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聚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财政金融政策联动,我们一定能够克服疫情影响,更好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为短期增长添活力、为长远发展增动能,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客户服务|集团网群
    Copyright©太阳集团tcy8722技术支持:鲁网网站备案:鲁ICP备09023214号-2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