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6月11日电 6月8日,端午假日第二天,莒县桑园镇举办乡村振兴合伙人第一期创业沙龙。活动现场,合伙人管西迎演示了老家桑园“网上大集”的操作流程,十余位创业联盟成员纷纷交流看法、提出建议,并对生鲜水果和农副产品外销进行抱团发展、资源共享等达成共识,结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创业队伍等进一步合作,聚力打响老家桑园品牌。
“有人会问,你家是城阳的,怎么来桑园栽桃……”前几天,“桑园好故事”——乡村振兴合伙人正在进行宣讲,西宅科村的种桃大户尉杰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他在桑园种桃的故事。
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把桃子培育出赶超世界吉尼斯记录的甜度。如今,扎根桑园4年的他,已经帮着周围500余亩桃园“升级”成了枣油桃,更优良的品种换来了更多果商的青睐,半个月前,第一批果商已将6500个桃筐堆在了树下。
统一品种、提供技术、帮助销售,这是桑园镇乡村振兴合伙人的一种帮扶形式,既解决了散户量少难销的问题,还统一管理,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另一位合伙人是白湖村的梁家栋,这位180斤的服装老板带着情怀返乡创业。三年多的忙碌,体重愣是减了30多斤,老梁也从一名“门外汉”转身为皮肤黝黑的标准果农。起初质疑甚至说“桃会倒到沟里”的村民们,不仅拿着土地承包费,跟着老梁打工,还跟着出去卖桃,大开眼界——黄桃批发都能卖七块钱,村民们纷纷感慨:“从没想过,山沟沟里还能结出金果子!”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莒县县委提出培育乡村振兴合伙人后,桑园镇依托山清水秀的资源禀赋、林果特色产业、红色文化等优势,召开人才恳谈会公开招募合伙人,积极引导在外的本土人才、创业人员、致富能人、在外人才回村投资、发展,招商招才创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村现有的农活专家、农业技术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夯实乡村振兴智力支撑。
返乡创业、回村投资、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这些认真、务实、钻研的人才,就是乡村振兴合伙人。
大窑村走出的管西迎,在青岛创业从事IT行业,他关心家乡发展,不仅帮着老家桃园寻技术、找销售渠道,还与镇党委合作开发“老家桑园网上大集”,为全镇农副产品提供销售平台。
后黄山村的李金书,在外打拼多年有所成就的他,在得知老家招募合伙人时,兴奋地与党委联系,为自己的母校下疃小学捐助一个足球场,“我在实现小时候的梦想。”李金书看着在足球场上奔跑的孩子们,由衷地说。
通过举办专题宣讲、创业沙龙,桑园镇集众力、聚智力、增合力,加强联系沟通、激发发展动能。目前已招募合伙人5名,为全镇提供争引扶持项目2个,带动发展樱桃、黄桃等产业1500余亩。
“我们还要成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创业联盟,组成专班,在资金扶持、政策争引、项目跟进等方面提供服务,采取‘支部 合作社’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长效增收机制,逐步形成组织抓、人才带、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桑园镇党委书记陈国强对未来满怀信心。
为鼓励乡村振兴合伙人大胆创业,莒县设立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打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品牌。
招贤玫瑰已发展到6000亩,目前正抓住省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机遇,规划建设万亩高标准玫瑰产业园,打造北方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乡村振兴标杆项目,叫响“全省玫瑰第一镇”。碁山桑园面积已突破1万亩,成为“全省桑蚕第一镇”。果庄油桃达到1.6万亩,年销售额3亿元,打造“中国油桃之乡”“全省油桃第一镇”。安庄黄桃发展到1.2万亩,年销售额4.5亿元,打造“全省黄桃第一镇”。
小店绿芦笋达到1.5万亩,是“全省绿芦笋第一镇”,莒县绿芦笋年加工出口量1万吨,占全国的70%。库山中药材发展到3.5万亩,黄芪种植面积、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丹参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夏庄绿茶、峤山大姜种植面积都在1万亩左右,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目前,全县16处乡镇中已经有13处叫响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全县“三品一标”达到11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14家,保鲜库容量35万吨,居全省第一位。
“坚持抓典型、带全局,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莒县县委书记孟青说,莒县将突出抓好青峰岭湖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规模、层次和内涵,年内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核心区生态谷、高端绿茶创意产业园、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启用丁果渔村,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和高端精品民宿,创建全国一流的“山水林田湖草”标志性示范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张建锋 张守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